新闻中心
News
联系我们
 

电 话:86-755-82910368

传 真:86-755-82910673

邮 箱:sail-group@sail-group.com.cn

邮 编:518001

中概股救不了港交所

时间:20-06-15 来源:世范区研究小组

中概股救不了港交所

风口浪尖的香港交易所,在今天开启新的时刻。

611日上午930分,随着网易创始人、总裁丁磊在杭州云敲锣,网易(9999.HK)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开盘价133港元,较发行价123港元上涨逾8%。据网易招股书披露,网易此次全球发售1.71亿新股,募集资金净额超过200亿港元,是2020年迄今为止港交所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。

这是同时在美国、香港上市的第二股,也是中概股回潮中国的第二股,但网易上市却是在中美关系紧张、美国资本市场预警中概股的背景下进行,中概股开启Plan B,首选在港上市,因此对于港交所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。

2018年港交所修订港股《主板上市规则》,同股不同权(WVR)架构公司能够在港股上市,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新经济企业如阿里巴巴、网易来港上市,增强香港股票市场的竞争力。但那时候中概股在美国过得滋润,又不差钱,对于回港上市没什么兴趣。直到201911月,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融资,才成为中概股回潮、港美两地上市第一股。

没有想到的是,2020年初瑞幸造假事件在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一场歧视中概股的狂飙,美方对上市公司提出严格的财务要求,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只有回家一条路。然而,由于这些中概股在美上市采取的都是VIE架构,业务在中国,管理层在中国,但是资金来源与注册点都是境外,不符合A股上市标准,好在港交所这两年改革创新,改进上市规则,无意之中迎来中概股回家这一个机会。

对此,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曾明确表示:“今年将是港交所IPO重要的一年,这其中既包括来自国内的超大规模IPO,也包括很多从美国回流的企业。

紧接着网易之后,京东(股票代号09618.HK68日正式开始在香港公开发售,预计618日(下周四)上午9时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交易,每手50股。此外,百度、携程、拼多多等中概股也传闻拟赴港进行二次上市。离本土客户更近,成为中概股赴港上市的理由之一。

中概股回港上市,对香港交易所将产生深远影响:

首先是中概股回归,大部分是优质的新经济公司,为港交所注入一批新鲜血液,改变了以往港股依靠红筹股、H股以及本地金融贸易巨头支撑的局面,优化了资本结构。在香港股市上,红筹股在境外注册、管理,属于香港公司或者海外公司;H股在内地注册、管理,属于中国大陆公司。因此,这些中概股在香港上市后,将要改头换面,被称作红筹股

其次,将有利于吸引“蓝海”类新经济公司、科创公司来港上市。经济上所谓的“蓝海”,指的是突破性增长业务的全新市场空间,但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,因此主板接纳程度有限,一般在创业板上市。过去20年,中概股扎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不过纳斯达克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业板,而是一个吸引全球科创公司上市的主板,比如我们熟知的微软、谷歌、Facebook等,市值已经位居全球前列,早已不是什么创业板概念了。

现在,中概股回潮,相当于是香港整体承接了被纳斯达克“挤出”这些“蓝海”的上市公司。香港市场将形成有利于科创公司扎堆的市场氛围,比如喜欢科创新经济的资金、服务科创企业的中介机构等。这样的市场氛围形成后,有助于科创公司上市后获得更好的定价,科创公司也因此更愿意来这里上市,就如纳斯达克一样。

因此,港交所轻轻松松地就获得了一个“蓝海”市场生态,这个便宜捡的大了。不过,香港本身科技产业薄弱,上市公司中科技股也不多,但是毗邻香港的深圳就有许多这类蓝海类型的科创公司。如果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的金融服务,与深圳形成配合,那么港交所将会真正变成大湾区科创企业的“蓝海”。

不过,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说,港交所的处境仍不甚乐观,更像是身处中美战车挤压的困境下即将背水一战。

在《多空对决香港!美国做空,谁在做多?》一文中,我们谈到,中美交恶,局势不利,本应受到巨大冲击的香港,因有了南下资金的支持,有所缓解,近日港股更是一路飙升,跳开高空近3%

由于大量资金的注入,港股不跌反升,平衡掉了美国对香港经济制裁的部分负面影响,港交所也藉此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逃过一劫,短期内港股看似一切向好,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投资者,智通财经的数据显示,内地投资者2020年内购入港股记录创下历史新高,净买入达2780亿元。

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,港交所在以往有着不可撼动的融资地位。自美国宣布取消香港特惠关税政策以来,许多外资公司对香港失去信心,纷纷部署撤退,意图出走寻求下一个落脚点。据悉,摩根士丹利就已将其亚太总部迁往新加坡,加之受早前香港社会动荡的影响,新加坡美国商会和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(Ipsos)对120家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企业进行调查,19年下半年间就已有近四分之一家公司考虑将业务迁出香港,并称新加坡是最佳迁移地。我们在《谁捡走了香港的皇冠》一文中更是提到,香港与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争夺战持续已久,这一次消息的出台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虽然不少媒体屡次提及,特朗普的经济制裁,对香港外贸和金融影响甚微,且随着国内物流体系的完善,香港作为贸易中介的地位也早已被动摇。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朴之水(Albert Park)分析道,取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的特殊待遇,更重要的是散发一种香港独立性地位恶化的信号,并说这是外资企业从香港往外迁移的主要原因。

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,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,截至4月底,新加坡外币存款升至新高,达7810亿元,虽然67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表声明,资金来源不单一,可也无法改变香港已出现大量资金外流的事实。作为人民币与国际货币沟通的主要桥梁,港元外流,港币的联系汇率基础也会动摇,一旦受到进一步冲击,对港元和港股将是更沉重的打击。

基于以上分析,由于上市公司来源地太过单一,从长远来看,会导致港股A股化,香港股市也将逐渐失去国际化特色。除此之外,内地资金的托盘,虽在短期内稳定了市场,但是却给外资撤走提供了更好的机会,总的来说,港交所为内地企业融通国际资金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削弱。从这个意义来说,港交所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中概股回归,短期内是利好,但是长期来看,救不了港交所。

作为中美棋盘上的关键一“眼”,港交所虽然更“红”更“蓝”,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,任重道远。

摘自—世范区研究小组

 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合肥市政府突然火了!中国最敢赌的城市,最牛...肖风:区块链时代,“公司”将不复存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