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亿级私募大佬自述:
时间:19-09-05 来源:今日头条
百亿级私募大佬自述:
如何选择一家好公司,对其进行估值和投资?
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行业中的好公司,又如何判断公司是不是处在一个较低的估值水平上呢?本期小编带大家阅读以做实业的理念做投资邱国鹭的《投资中最简单的事》
邱国鹭可能有同学不太熟悉,但在阳光私募圈,乃至国内投资界,邱国鹭都是声名赫赫的人物。
邱国鹭现在是高毅资产的董事长。高毅资产现在是国内排名前列的大私募机构。旗下管理资产据估算,可能超过700亿元。
邱国鹭是国内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代表,2008年-2014年,他在南方基金担任投研负责人,南方基金的业绩一直处于行业前列水平,2014年从南方基金离职后,于当年年末创立高毅资产。
看下高毅资产的业绩。2015年至今,虽经历三轮股市大幅波动,高毅业绩表现却持续创出新高。2016年股票型私募整体表现不佳,平均收益为负。而根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,2016年高毅资产旗下产品平均收益仍达17.05%,在规模以上股票私募中排名首位。
邱国鹭是如何做到的呢?
从观点上来说,邱国鹭应该算是国内价值投资的践行者。他的典型投资方法是:优选出好行业中的好公司,在价值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,到公司基本面发生质的变化或者公司价值明显高估时卖出。
这个思路看似简单,很可能同学们每个人也都知道,但是具体如何操作,乃至在现实中如何践行?其实是个不简单的问题。
事实上,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,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、产业技术进步、上下游产业链变迁,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、公司治理、管理层素质、财务状况、产品创新、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。而这些层面,用邱国鹭的语言就是,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行业中的好公司,又如何判断公司是不是处在一个较低的估值水平上呢?
这本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。
这里插一句,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这本书,不是作者专门系统性的写的一本书。而是一本各种文章和演讲实录的结集。但这些文章是按照如何发现好公司、如何进行估值、如何投资这样的主题系统性的编辑起来的。基本上涵盖了邱国鹭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。
也正是因为这样,这个集子经过筛选,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,单篇质量有一定保证。多篇文章的结集,一方面减少了阅读的时间消耗,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多篇对比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投资理念重点,因为作者虽然每篇的主题各有区别,但理念是相通的。重点理念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,能够更好地让读者注意和领会。
邱国鹭把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:最根本的还是要回答三个问题: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,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,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现在买。就这样三个问题,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,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,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。
我们重点讲一下邱国鹭如何评估好的行业和好的公司。其他的部分大家可以再书里具体去体会。
如何判断公司的品质呢?公司品质很重要是在于行业格局是否良性、行业竞争激烈不激烈。
不要有太多人做,做的人多了,竞争就激烈了。
银行为什么好赚钱呢?因为虽然中国大大小小有两三千家银行,其实全国性的银行没有多少家,主要的市场份额都在上市的这十几家银行手里。
邱国鹭每次调研公司,常会问高管一个问题,就是你对你的竞争对手怎么看,最近竞争对手有没有什么做法让你特别难受的,你最近有没有什么做法让你的竞争对手感到难受。
如果发现过去两三年会发现这些竞品公司彼此不讲坏话,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还不激烈。但是看有的行业,两家龙头公司在微博、在报纸上相互对骂了。这说明行业格局的恶化。行业竞争太激烈,谁都赚不到钱。
邱国鹭还特别提醒,对政府扶植的新兴产业要谨慎。
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政府的支持其实是增加了供应,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。
比如风电和光伏,2010年一扶持,立马全国遍地开花,才两三年时间,马上供应过多,产能过剩。LED行业,全中国有1万家的LED厂商。LED是一个很好的技术。LED需求确实是上来了,技术也是可以的,也节能环保,但是最后大家都没有赚到钱。为什么呢?前几年很多地方都是上一台制造设备,地方政府就补贴1500万,这种补贴就是让企业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就把产能摊子铺起来了,结果一定是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。
而且这种补贴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,就是都有地方保护主义。很多地方招标电动的公交车,就要求公司要在当地采购,有的甚至连电池材料都要求当地采购。政府的扶持加上地方保护主义,反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。
公司品质的第二点,就是有没有差异化的优势。
为什么航空长期在国外赚不了钱(在国内可以赚钱,因为大的只有3家,而美国有多家),因为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差别产品。
为什么白酒好赚钱,因为它就是一个差异化的产品。可口可乐好赚钱,因为它也是一个差异化产品。巴菲特买的消费品都是有强大品牌的,品牌就是一个差异化的标志。
那么,如何判断公司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呢?
邱国鹭总结了差异化的六个标志,分别是品牌好、用户粘性高、客单价低、转换成本高、服务网络优势和先发优势。
另外几个都比较好理解,我们重点说下服务网络优势。
我们知道,工程机械在全世界,每个国家都只有1-3家。都是赢家通吃,很重要是服务网络的问题。
比如一辆泵车如果坏了的话,工地停工一天就要几十万的成本。所以必须要几小时之内修好,修不好的话需要赶快拉一台新的来换。这种情况下服务网络就很重要,规模效应就很明显,龙头企业在服务布点上的优势就让后来者很难赶超。
产品的销售半径如果小的话,也是一个优势。比如水泥就比钢铁好,大家都是无差异产品,但水泥可以在某个城市占80%的市场份额。墨西哥的卡洛斯•斯利姆•埃卢,一度是世界首富,就是做水泥出身的,当然他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产业。
这里还有一个例子,就是啤酒,大家可以自己思考。
邱国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,就是以做实业的理念做投资。
他说,十几年前刚进入基金业的时候,曾经问过公司的一个资深合伙人,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。邱国鹭得到的答案是,其实很简单,你只要记住两条:第一,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珍惜;第二,把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当做一级市场的实业投资来分析。
如果是以自己的钱做实业投资的话,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: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。而不是这门生意在资本市场上受不受欢迎。
这其实就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本质。
我们知道,2016年电影行业受到市场热捧。但其实是个现金流状况很差的行业。
中国每年拍七百多部电影,只有两百多部能够上映,其中票房能够超过五亿的屈指可数。即使赚了五亿的票房,算是大获成功的电影了,扣除分给院线的一半,再扣除发行费宣传费,制片方能够拿到手的,大概也就只有2亿元多一点,再扣除给编剧、导演、制片和演员的薪酬和拍摄中的各种成本,最后剩下的净利润可能也只有几千万了。
更难的是,从现金流的角度看,拍电影得先写剧本,然后请导演、搭班子、雇演员,先是一大笔现金流出,然后一年半载之后,影片开始发行、宣传,又是一大笔费用,而且电影公映之后你要等好几个月才能够从票房中分到钱。所以很多电影公司,不管利润怎样,现金流都是大幅为负,抗风险能力特别弱,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元气大伤
不论是美国的百年老店米高梅,还是后起之秀梦工厂,只要有一片大制作成为票房毒药,都逃脱不了破产和被收购的命运。美国的电影业发展了上百年之后,居然没有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,全都成为大型的综合传媒集团的一部分了,这也体现了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的内在缺陷。
另外,电影的定价权掌握在导演和演员手里,观众买票到电影院是去看范冰冰、徐峥和冯小刚的,不是去看电影公司的,所以名导演和名演员的薪酬总能涨到电影制片方不怎么赚钱的水平。就好比欧洲的足球俱乐部,球星天价收入,俱乐部亏损,原因很简单,订价权在球星手里。迪斯尼能够上百年屹立不倒,很重要的原因是米老鼠和唐老鸭不会要求涨片酬。
用自己的钱做实业投资的人,除了些另有所图的暴发户以外,其实很少有人会真金白银地去砸重金投电影的,因为这是个现金流很差、不确定性很高的行业。
做投资,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,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。猜测别人的情绪变化,有时能给我们带来收益,但那是不能够持久的。而那些经济规律、行业特质、商业模式,是客观存在的,你只要研究透了,它在三五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,它能为理解这些规律的投资人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。
有些时候,市场非常火热,但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火热还能持续多久,谁也不知道。即使在炒作和投机经常盛行的A股市场中,理性也只会迟到,却从来不会缺席。
股价的短期起伏,反映的只是看客们的情绪波动,与企业价值无关。以买企业的心态做投资,不因急跌而失措,也不因急升而忘形。
“最重要的观念是把股票当成企业的所有权,并根据它的竞争优势来判断该企业的持有价值。”
芒格的这句话,可以作为本书的最好注脚。
2019年的A股迎来了一次暴涨。从过年到现在,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,许多公司的股价迎来了一倍的涨幅。股市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景象,一片欢呼雀跃之声。许多踏空了的人纷纷开始跟进,新开户的人数也迎来了一次新高峰。
很多人奔走相告,牛市来了!
可是真的是这样么?如果我们用做实业的眼光来看待,只需要问自己一句,这些涨了一倍,甚至涨了几倍的公司,他的经营情况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间有改变么?
相信,不用小编回答,你也会知道现在的所谓牛市是什么样的情况了。
摘自—今日头条
上一篇 | 下一篇 |
---|---|
开放的力量:外资疯狂扫货A股和中国债 | 戴志康:大佬的心魔与最后的尊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