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
联系我们
 

电 话:86-755-82910368

传 真:86-755-82910673

邮 箱:sail-group@sail-group.com.cn

邮 编:518001

泡泡玛特:从被拒到神话,一个二本毕业生的疯狂之路

时间:25-04-30 来源:小黑的罐头

说起来很惭愧,第一次知道泡泡玛特还是好几年前。当时还在职场,动了离职的心思,有天一个猎头还是企业HR找上我,说有一个工作岗位要不要看一看,公司叫泡泡玛特。我当时一脸问号,这是一个啥?上网查了下,做玩具的,呵呵,当时的我,连潮玩这个词都没怎么听过。心想着,一个做玩具的能有啥发展潜力,太低幼了,好歹咱也是从事智能手机行业的,果断拒绝。

这个案例,给了我教训——永远不要用传统行业思维判断新兴市场的潜力。这也从侧面告知我们,有时可以通过招聘的信息,来了解或者判断一家企业,特别是当某个细分领域突然出现大量高薪岗位时,往往预示着行业爆发前夜,可不要一股脑子拒绝。

后来,辞职开店,听了一档播客,内容大概是分享嘉宾获得十倍投资收益的路程与思路,而这十倍股就是泡泡玛特。那时怎么说呢?一方面感慨自己的自傲与无能,疯狂打脸;一方面,是真的好奇,这小塑料玩意,还能有那么大的市场,难道咱真的老了,不懂年轻人了。

再后来,看到了李翔采访泡泡玛特CEO王宁的传记。看完,就拉着家领导直奔最近的泡泡玛特,还买了一个,只不过不是泡泡玛特自家的IP,而是一人之下联名款,哈哈。

图片

 

这真的是一家十分神奇的企业,现在依旧在自媒体出圈,倒不是因为产品,而是它在港股几近神话的表现,让众多股民为之疯狂。但咱又不炒股,所以就好好掰扯掰扯这家公司。

一家规模和体量都巨大的公司,销售毫无实用价值的产品,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。对于,我们这些开店人来说,也是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。


发家史:从格子铺到迪士尼

泡泡玛特CEO叫王宁,本科就读于郑州西亚斯学院,这是一所中美合办高校,王宁学的是广告学专业。后来在创业期间,王宁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读了MBA。王宁上班的经历很短暂,在创办泡泡玛特之前,只在北京的2家公司待过。一家是小公司,做互联网教育;一家是新浪,加起来,总共不到一年的时间。

2008年,王宁在上学期间开始开店,他发现了格子铺这种模式。我相信这一下就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,那几年,这种模式在高校十分流行,尤其受到女孩子的欢迎。毕业后,决定在北京创业,卖掉了格子铺,2010年创办泡泡玛特。泡泡玛特的起始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潮流杂货铺,是一家潮流杂货超市。选品、采购、门店出售,赚取差价。这个阶段,他们有个明星产品,一家日本公司的Sonny Angel,这款产品可以占到他们销售额的三分之一。

但也是因为这款产品,促使王宁的团队转型。因为发展期间,他们在代理权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,王宁发现如果只是一个渠道代理商,核心产品掌握在品牌商手里,可以说是毫无掌控力。

第二阶段:潮流玩具公司。大幅缩减品类,开始不断聚焦,专注于潮玩。这时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签下艺术家,获得IP的品牌授权,再为这些IP生产潮流玩具,通过泡泡玛特自己的门店销售。这个时候的泡泡玛特像一个IP商业化平台,通过把受欢迎的IP产品化,再通过工厂生产与渠道销售,卖给消费者。这个阶段主要是2016年开始。2015年他签下香港设计师王信明的Molly形象。这个金发碧眼、总是噘嘴的小女孩,在2016年天猫"11"当天卖出5000个盲盒,宣告着中国潮玩元年的到来。

第三阶段:全球化以及IP的集团化。成为一家IP运营公司,如同迪士尼。也因此,泡泡玛特现在的业务不仅涉及城市乐园、也有电影制作、游戏开发等。2023年北京朝阳公园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业首月即盈利,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.5万人次,这标志着其正式向迪士尼模式发起冲击。


IP没有故事的商业奇迹

第一个问题:何为IP

通常IPIntellectual Property)即知识产权,如专利、版权、商标、设计等。在现代,IP 更常指具有商业价值的原创内容或形象,如小说、电影、动漫角色、游戏等。这些IP可通过授权、衍生品、跨界合作等方式产生持续收益。

第二个问题:泡泡玛特的IP如何理解?

在泡泡玛特流行之前,我们所知道的IP,可能更多的是源自以下2种方式:

  • 迪士尼:通过电影去孵化IP,通过影视、乐园、周边产品全球吸金。
  • 万代,孩之宝:通过联名一些二次元动漫IP,譬如忍者神龟、变形金刚等

而泡泡玛特更像是一个艺术家平台,通过签约艺术家,生产销售IP产品。其核心商业模式围绕自创IPIP运营展开。

对比传统IP的差异:

维度

传统IP(如迪士尼)

泡泡玛特IP

核心驱动

故事、剧情、角色成长

视觉设计、情感符号、收集体验

用户互动

通过内容消费(观影、阅读)

通过购买、收集、社交分享

开发周期

长(需构建世界观)

短(快速推出新系列)

变现模式

影视票房、衍生品、乐园

盲盒销售、联名授权、展览

第三个问题:IP没有故事可以吗

这个问题也是我起初最为不理解的地方。相比较迪士尼通过电影来塑造IP,泡泡玛特的IP没用故事驱动,而是通过视觉设计、情感共鸣和营销方式创新,来打造独特价值。迪士尼是通过电影接触消费者,培养粉丝,形成IP。而泡泡玛特通过潮玩形成IP

我是在日本动漫、迪士尼动画陪伴下长大的一代,很难理解一个没有内容没有故事的IP,可以有让我产生消费的冲动。但直到我进入泡泡玛特的门店,现场把玩这些小玩意的时候,我有点能理解了。尤其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陌生Ip,带给我的那种心里震动的时候,才更加理解何为情感投射。当我看到那个IP,我能够理解孤独、坚定、不需要随波逐流、自我放逐的那种情感,这就是情感共鸣,而那个IP就是小野。

图片

 

我也想到一个事情:泡泡玛特在和MOLLY的艺术家沟通时,认为MOLLY老嘟着嘴,没有表情,看起来很木纳,提议能不能做的更可爱一些。但艺术家觉得,它就应该是没有表情的,应该去掉情感,这样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是开心,不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开心,这就是情感投射。

为什么是现在?这确实有点顺应时代背景的意思,现在人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情绪始终被压抑,上班挣钱996,没有生活,需要情绪的释放口,这就是时代情绪,潮玩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情感代偿品。

所以,IP没有故事,也可以成立的原因,综合起来看有2点:

  • 符号化角色。没有复杂背景故事,而是凭借独特外观设计(大眼睛、无表情等)和艺术风格吸引用户,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的符号。
  • 情感投射。用户通过收藏、分享,将情感投射到IP上,形成类似陪伴感的心理连接。

第四个问题:IP有生命周期吗,如果不红了怎么办

一个IP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公司对于它的运营程度,王宁是如此解释的。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鸭也是存活了几十年,现在不依然很火。且很多小朋友已经没有看过动画了,但依然挡不住对于他们的喜爱。

对于泡泡玛特来说,既然是一个平台化的公司,那么一方面是维持住头部IP,另一方面是开发新的IP。这点很像演艺公司,旗下有头部的网红,也要源源不断开发出新的网红主播。

从内部来讲,泡泡玛特的IP分为了S\A\B\C四个等级,会根据等级进行资源调配。比如说我认为你是一个B级产品,那么一年先开发一个系列产品,做几千到1万套试试水,如果发现受欢迎,那么就给他更多的资源。这也就就是内部对于IP的运营。

所以,如果看清楚泡泡玛特对于IP运营的理解,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。


产品:情绪经济的胜利

第一个问题:何为好产品

梁宁在真需求一书中,认为产品价值=功能价值+情绪价值+资产价值。功能价值的理解很简单,满足功能需求,也就是基础需求与效率需求。与功能价值的客观性不同,情绪价值则是非常主观的,是为愉悦、审美付费的。而如果这个产品能够可持续变现,就有了资产价值。

大多数人,包括之前的我,不理解的是潮玩这类产品中,情绪价值这个属性。原因很简单:一方面,我们对情绪,对美,缺少感知;另一方面,实用性思维占据了主导,对于花钱买一乐,还是接受不了。

这里面如果再细分的话,在情绪上能够产生共识的还是偏女性,她们的内心更柔软,也的确如此,泡泡玛特大部分用户是18-35岁的女性。而男性,偏向为确定性的事物买单,譬如手办。我深爱这个动漫角色、电影人物,我愿意为之买单,让我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塑料玩具产生共鸣,有点难。

第二个问题:为什么购买潮玩

  • 艺术品属性。对于不了解潮玩的人来说,潮玩不就是塑料玩具,他的受众应该是小孩子,成年人怎么会买这种东西。在香港,潮玩,翻译的意思有很多,譬如艺术家玩具、设计师玩具,只不过用了玩具的材质。所以潮玩是关于审美、艺术、的精神类消费产品,再加上盲盒这一娱乐化的营销方法,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。

某方面它其实就是消费者自己的一个艺术收藏品。你可以想象在家里面需要挂一幅画,这个需求是类似的。因为我把一个潮流玩具放在家里面,就跟在家里面挂一幅画是类似的。它可以作为我生活的一种装饰,或者放在办公桌前,给生活带来乐趣

  • 陪伴价值。潮玩目前的载体大部分都是拟人化的,具有情感特征。所以,它是一种陪伴对象,而非简单的玩具,其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对待方式会有点类似于宠物,或者更准确点,类似于女孩的洋娃娃。
  • 社交货币。因为这点,潮玩不仅成了一种摆件、一种陪伴、一种精神类、艺术类的消费,还多了身份象征的角色。通过社交媒体分享,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身份和品味象征的角色
  • 收集带来的满足感。我是因为喜欢热植,才理解到的这点。热植有个品类叫花烛,这个品便宜的几十块,贵的上万都有。淘宝上的一些热植店铺,关于花烛,每天都会有一物一拍,甚至现在还有竞价的营销方式,你看着几千几千的植物,被瞬秒,真是感慨有钱人真多。价格只是一方面,我想说的是,这些花烛,普通人看来是没有太大区别的,按照我老婆的话来说,不就是大白菜。但是在我们的眼中,各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美丽,几十、上百种,如果家里够大、钞票够多,都是想收集完的。在这点上,我想是与潮玩一样的,收集带来的满足感。

第三个问题:同乐高与迪士尼的关系

乐高是一家基于产品的设计、开发与销售,搭建出一套体系的公司。迪士尼是基于IP的公司,创造IP,基于IP变现。一家公司玩实的,一家公司玩虚的。今天的泡泡玛特,你可以理解为乐高的比例在逐步降低。之前更像乐高,设计、生产、渠道、销售,现在更像迪士尼,以IP为核心的东西正在逐步增加。

虽然乐高的比例在降低,但是乐高有其无法比拟的属性,俩者也是完全不同种的产物,乐高偏向于玩乐属性,乐高的玩乐系统,不仅是一个玩具,更像是一个成长的世界,它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,可以传给下一代。潮玩与手办相比乐高,更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,是属于自己的私有物。

第四个问题:潮玩的天花板

  • 潮玩本身没有任何实用价值,但是它的延展性很强。作为一个无用的东西,它可以印制在任何有用的东西上,进而提升它的价值。譬如一个杯子5远,印上了molly,就可以卖到45远,IP可以提升很多品类的价值。如果这样看,天花板就很高了。
  • 迪士尼是提供快乐的公司。对于泡泡玛特来说,从供给潮流到供给快乐,一旦从具体的物质转移到抽象的情绪上,那么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。乐园是、电影是、游戏也是如此。

第五个问题:名创优品的竞争

?????


王宁我认为属于是典型的产品型创业者,这方面,我喜欢同类的创业者有:李想、吴骏。王宁从门店起家,很踏实,不会盲目扩张,没有烧钱的恶习,对于门店的细节和对零售的理解,都可以看到是一个十分成熟、老练的零售行业创业者。

他不像硅谷创业范式中,起心动念的就是改变世界,他的一系列的创业行为中,都是发现一个真实的市场需求,再付诸行动。所以,这是一个很有生意人眼光的人,很鸡贼,我觉得翻车的概率应该不太大。

我想起,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以前的投资人对泡泡玛特的评价是:创始人学历平平,没正经上过班,说气话来表情平静,没感染力,团队里也没有精英;上市后,每一位投资人都提到:王宁性格沉稳,话不多,喜怒不行于色,拥有消费行业创业者的许多优良品格

总结:

泡泡玛特的IP代表了现代消费文化的典型特征:用户更看重IP带来的即时情感满足和社交价值,而非传统的故事深度,它证明了即使没有复杂叙事,符号化IP也能通过精准的商业模式设计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。

当我们在讨论泡泡玛特时,本质上是在解码这个时代的情绪密码:它既是孤独经济的产物,也是文化自信的投射;既体现了资本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捕捉,也展现了年轻世代对美好生活的另类诠释。

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希望这个装在塑料盒里的小世界,能够走向全球,不只是餐饮、电动车,而是有着文化溢价的非实用性产物。

终于写完了,关于泡泡玛特,2月份就躺在选题库中,搞定,也不想改了。。

摘自小黑的罐头

 

 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黑石集团创始人:当你面临两难选择时,永远选...没有上一篇